中国学生体质连年下降 与经济腾飞背道而驰
炎炎夏日,北京市民陈女士每天冒着酷暑,带14岁的儿子刘刚去健身房参加减肥班。从4年前开始,刘刚每个寒、暑假都是在减肥班、健身房里度过,母子俩吃了不少苦头,但刘刚还是一天天从小胖墩儿长成了大胖墩儿,一家人心急如焚。刘刚即将升入初二,1.65米的个头,体重却已超过90公斤。陈女士回忆,刘刚从小就胖,那时,一家人还觉得小胖子能吃能睡,是个好事,但在刘刚上了小学之后,一家人越来越感到不安。
小学四年级以前,刘刚的体育课还能勉强及格。四年级以后,随着体重迅速上升,刘刚的体育课再也没有及格过。陈女士记得,刘刚上小学六年级时,有一次和同学打闹时摔了一跤,结果下巴着地,摔成了骨裂。医生表示,正常情况下,像刘刚这样摔倒一般只会伤及四肢,不可能伤到头部。刘刚能伤到下巴,是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结果,归根结底则是平时的运动和锻炼不够。更让陈女士担心的是,刘刚小小年纪就有高血压,稍微剧烈一点的运动,就会让他上气不接下气,大汗淋漓。
其实,现在像陈女士这样为儿女体质担忧的父母在中国为数不少。教育部2004年对18万多名7岁~22岁的城乡男女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与2002年相比,我国学生在继续“发福”的同时,爆发力、力量等素质也继续下降,除50米跑成绩略有提高外,其余各方面素质自2000年以来呈持续下降趋势。
天津市不久前的一次调查显示,该市学生身体素质已经降到20年来的最差水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教授表示,学生体质关系到国家整体素质,全社会都应关注青少年“胖无力”或是“豆芽菜”现象,因为这可能给中国未来发展带来严重后果。
据孙云晓介绍,中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即学习时间过长、睡眠不足,饮食不科学,运动量严重不足。
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了一项1999年到2005年的对比调查,发现全国10个省份46个区县的半数以上学生学习时间过长,睡眠不足。在饮食方面,虽然现在的家长特别舍得给孩子花钱,但却不注重科学饮食,造成营养不均衡。运动量严重不足则是中国青少年面临的更大问题,也是造成体质差的关键因素。
像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陈女士的儿子刘刚,每周除了三节体育课和课间操外,几乎没有大运动量体育锻炼的机会。尽管教育部门早已要求学校应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但实际上,学校方面并不是都能按规定完成,不少学生的锻炼效果也很不理想,再加上现在各家大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放学回家后缺少玩伴,看电视、玩电脑成了他们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参加体育运动、户外活动和游戏的机会少之又少。眼见孩子的体质下降,很多家长只能像陈女士这样,在假期或休息日带着孩子突击健身。
但突击健身的效果通常很有限。孙云晓表示,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应当是一项长期、科学的工作。关键是要让青少年养成运动习惯,如果只是带着健身的目的让青少年突击锻炼,只能治标却不能治本。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青少年教育专家陆士桢认为,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已经形成的“成材观”应当改变,这种“成材观”是以提高青少年文化课成绩和实现升学为核心,青少年的体育课和参加体育运动的机会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样的后果就是青少年体质状况整体下降。
有关人士指出,近30年来,青少年体质下降与中国经济腾飞、国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现状极不协调。
本报北京7月27日电 有同感~ 锻炼才是王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