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5岁“宅男”五年不出户 - 鞋都找不到了
当浦东联洋社区彩虹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王卉和咨询师魏延军走进小伟(化名)家时,他们震惊了:在窗户紧闭、灯光昏暗的房间里,25岁的小伟脸色苍白,行动迟缓———高中辍学后,小伟已经在家蜗居了五年.“这例个案,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心理咨询师魏延军告诉记者,在小伟“宅”了五年、社工多次无功而返之后,忧心忡忡的小伟父母最近向联洋社区彩虹心理咨询中心求助.
原来,10年前小伟因成绩不好、无法融入群体等原因辍学回家.为了上学的事,小伟与家长发生多次冲突,还动手打过母亲.由于既没学历又没技能,小伟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5年前,自暴自弃的小伟开始“宅”在家中不出门.心理咨询师与小伟谈了两个小时.临走时,咨询师终于说动小伟送他们下楼,谁知母亲竟连他的鞋子都找不到了.
“目前,彩虹心理咨询中心已和小伟建立长期联系,为他提供跟踪服务.”魏延军告诉记者,这个案例虽然有点极端,但在青少年中拒绝出门、抵触工作的“宅”心态并不鲜见,“宅男”、“宅女”也越来越多.
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的肖非自称“宅男”.一有休假,他就可以在家几天几夜不出门.有时是为了准备一些资格考试,有时则纯粹在网上聊天打游戏.早晨,母亲上班前为他准备好饭菜,中午自己热一下,如果母亲没空做饭,他就叫外卖或吃方便面对付.他的最高纪录是连续在家“宅”了五天.“上班和客户斗智斗勇已经很累了,有时间宁愿呆在家里,享受一下休闲生活.”选择“宅”,肖非的理由很简单.
大学生青青也是一名“宅女”.爱好文学的她经常“宅”在宿舍里看影视剧、写小说.“要不是洗澡要出宿舍楼,我真不知道能呆多久.”甚至近在咫尺的食堂她都懒得去,学校附近的几家外卖店早已吃了个遍.“宅着就不用和别人接触,就可以拥有自己的空间.”青青这样说.
不少“宅男”、“宅女”甚至理所当然做起了“啃老族”,他们不上班、无收入,靠父母工资维持基本生活,平时生活内容不外乎网络、漫画、游戏.
魏延军表示,对于利用假期偶尔“宅”一下、不影响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上班族或上学族来说,家长和社会应冷静对待,不必过于担忧.对于那些长期'宅'在家中足不出户的,则应求助于心理治疗.
专家分析认为,“宅”现象大多发生在“80后”一代,他们大多生活在父母庇护下,缺乏目标动力和责任感,对他人和社会也缺乏兴趣.专家指出,帮助青少年解决“宅”的问题,关键在家庭.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建立与子女的“借贷”计划,有选择地帮助孩子恢复社会交往,尤其是与同辈之间的交往等,逐渐改变孩子“宅”在家中的不良习惯.此外,青少年也应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在“生理成人”之后逐渐走向“心理成人”.
《解放日报》消息 我也宅~ 怎都一宅字了得。 顶顶顶顶顶 最佳世纪宅男 我也快; 了 我也喜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