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该不该禁用手机
本期话题:《中国青年报》报道,乌鲁木齐市许多中学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一经发现就要没收。您以为如何?我不赞成校园内禁用手机
手机的用处无非就是方便联系。学校里的学生与老师相关,是从学的关系;但同时,他们还与校园外的一群人有着更加亲密的关联,那就是孩子们的父母。若是父母为了能够及时联系到自己的孩子而自费给孩子配备手机,照理说校方并无权干涉。
不过,话又说回来,学校若是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对手机加强管理,本也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明令禁止吗?学校和家长双方其实可以本着更加人性化的态度来解决这一问题,制定一些学生手机使用细则,如上课关机,不得使用铃声,可调节为振动。一味地禁止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未必就能收到很好的培养优良学风的效果,何况,毕竟家长为孩子买一只手机也还需要千把块钱,也算一笔不小的开销呢。 (菲林)
没收手机是权力的滥用
禁止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属于学校当局行使自己正常的管理权,与一些会议场所规定与会者必须关机的道理相似,无可非议。从出发点看,也是爱护学生。青少年自制力差,手机在身,容易忍不住发短信玩游戏甚至上课时偷听MP3。更有甚者,不少同学日日捏着手机,练就了一手拇指神功——手机竟然成为他们的早恋工具。
学校没收学生手机,是权力的滥用。手机是学生的私有财产,受法律的保护,学校无权没收。
一些中学敢于越权行政,反映了某些低素质的管理者仍持有过时的权力意识。这种权力意识带来的恶果首先是简单粗暴的行政行为,极易使事情走向权力愿望的反面,造成社会不和谐的结果。此类行为除了与法律条文不相符合外,更可怕的是令一些别有用心的行政官员滋生权力寻租的念头,加剧了官场腐败的态势。 (楚流湘)
学生没有用手机的必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作为日用品,也走进了千家万户。作为中学生,用手机还为时过早。特别是在上课期间,手机频繁地收发短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目前,有些学校明文规定,老师在授课期间不允许使用手机,以便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老师尚且如此,学生就更没必要也不应该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了,因为没什么比学习更为重要。
乌鲁木齐市的这种作法,既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也阻止了学生间的物质攀比之风,是利大于弊的好事,家长和学生应该对此表示支持。
当然,学校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还是过于极端了,没收并不能起到倡导良好学风、优化教学环境的积极作用。只有学校和家长达成共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学生滥用手机造成的问题,否则,只能激化矛盾,不利于处理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关系,也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朱凌)
怎能一禁了之
学校被迫采取如此极端的措施,可见,学生不加节制地使用手机,已经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因此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从目前情况来看,除上课接听手机,直接影响教与学外,容易引发学生的攀比心理,还容易成为学生早恋的工具。总之,不进行积极干预的话,必然害人害己,“学”将不“学”,后果不堪设想。
像乌鲁木齐一些中学严令禁止,且处罚严厉,“一经发现就要没收”,这样一禁了之的处理,就过于草率和简单。在校园里,学生使用手机与家长进行联络,便于家长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学业情况和思想状况。尤其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在家长面前主动表达的机会锐减后,利用手机发送短信等方式来沟通,更加有利于双方敞开心扉,坦诚相见,对两代之间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对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不宜一味夸大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中学生使用手机,既要防止它的泛滥成灾,也不随随便便地一刀切,全盘否定它。一方面,要对学生加强教育,把如何合理地使用手机纳入教育的范畴,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要针对实际问题,开展卓有成效的建设性工作。可以就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场大讨论,动员所有学生参与相关制度的拟定,博采众议,形成一份人人可以接受、人人必须遵守的学生公约。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遵守公约就不再含有强迫的因素,而是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了。
(程建华)
这个倒是无所谓 无所谓 主要是学生自己的自觉性 我觉得上课禁止、考试禁止、教室禁止、在宿舍不要禁止、不然这样、连打个电话也要提心吊胆的。 这个问题太深奥了。我看禁手机就如同禁妓院一样困难 我连个MP3都没有
还禁什么手机啊 禁不了的,表面说要禁,实际上几乎人人有,学校也管不了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