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蹲 发表于 2011-4-28 20:16:50

《齐世英口述自传》:东北铁汉的悲剧人生

 东北,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大关键词。在近代东北那片悲壮激烈的热土上,细数英雄人物,有一个名字我们不应也不能忽略:齐世英。

  一本惆怅的《巨流河》,勾勒出了齐世英的救亡图存、壮志未酬的悲剧形象,但女儿齐邦媛笔下的齐世英永远都是一位温和的君子。从热血青年到国民党要员,齐世英一生的风云际会、波诡云谲,唯有从他娓娓道来的《口述自传》中方可读到。

  出身农家,却能远赴日本和德国留学,成为东北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父亲为奉军军官,却追随郭松龄倒戈反奉,事败被张作霖通缉;同为东北人中的杰出一员,却与张学良天然隔阂,难以协调;主持东北国民党党务20年,抗战胜利后却未能得偿宿志;正在55岁的壮年,却被蒋介石开除国民党党籍;他一向极具抱负,却往往为形势所限,心有余而力不足……

  1925年12月寒冬,侥幸脱险、避难奉天(今沈阳)新民屯日本领事馆的齐世英,听到张作霖悬赏缉拿自己时,充溢胸中的不是恐惧而是愤怒:张作霖认为自己是他拿钱培养的学生,自己却觉得“张出身土匪,哪来的钱?这都是老百姓的民脂民膏,是东北的钱……我要报答国家栽培的厚恩,我应该替国家做更多的事情,而因为张作霖的做法对国家没有好处,我更应该反对他”。

  齐世英和张学良,一个是领辽字第一号党证、主持东北党务的国民党要员,一个是子承父业、掌舵东北的少帅,他们都是东北人中的精英,却无法合作,甚至陈立夫意图效仿鲍叔牙居中调和也不得。在《口述自传》中,齐世英回忆道,郭松龄起兵之初,张学良因与郭是良师益友的密切关系,曾到秦皇岛欲与郭会见,齐向郭建议“准许他来,何妨将其扣下”,被郭所拒。这个建议若被采纳,或许就没有一月后张、郭二人对峙巨流河,学生打败老师的一幕。同时,也许正是从齐世英这个未被采纳的建议开始,他和张学良之间的隔阂就再也无法化解了。

  《口述自传》中提到的唯一一次齐、张会面,是在汉口。本应 “两将罢兵,天下太平”,可惜却是剑拔弩张、针锋相对,二人的恩怨从此愈演愈烈,直至西安事变爆发。齐世英自述,事变后,宋子文一看到他就说,“西安事变你有百分之二三十的责任”,“蒋先生还提到这件事,说我把张汉卿逼反了”。

  是非自有公论,任由他人评说,齐世英还是傲骨铮铮走自己的路。他主持国民党东北党务20年,一直主张打破“地域观念”,扩大“国家民族观念”,在地方意识较强、封建思想浓重的东北打开了新的风气,很大程度上破除了东北的军阀习气。更重要的是,他在“九一八事变”后和八年抗战中“鼓动领导抗日”的功绩。他参加抗战最高统帅部,成立代表东北新生力量、推动反日的“东北协会”,负责支援东北义勇军和抗日地下工作;在东北沦陷期间,前往敌后,会见协调抗日志士;救济东北难民与东北学生;为教育东北子弟,排除万难迁移学校至四川。

  “政治得失我本不萦怀,富贵于我确如浮云”。齐世英一直以“拯乡救国”、“不做政客不做官”自居,他在《口述自传》中总结道:“既怨终生志业之湮没,更悲故乡难返。此心郁闷,无言可伸。”这或许正是那个时代书生从政的最大悲剧吧。

家里蹲 发表于 2011-4-28 20:16:57

(EM:32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齐世英口述自传》:东北铁汉的悲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