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一中三学生拍DV记录科学 影像释说“新雨”
科学DV兴趣小组成员正在检测雨水的酸碱度(截图)早报记者 吴小婷 文/图 在惠安一中,有这样一群同学,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拿着手机、相机或者DV,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 日前,该兴趣小组科学DV作品《释说“新雨”》在以“珍爱生命之水”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中获得一等奖。 源自一场大雨的创意 一年前,惠安一中的老师们通过组织了海报宣传、讲座、培训等活动启动了科学DV兴趣小组。 “许多同学问我同样的一个问题:参加的条件是什么?我回答他们:就是兴趣和信心。”科学DV兴趣小组活动指导老师黄进忠说,兴趣小组采用自愿原则,并且可以按不同的阶段随意选择想学习的内容参加培训。比如,可以只学DV录像机的拍摄技能;可以只学后期编辑制作。 加入科学DV兴趣小组以来,吴丹玲、邱婷婷等成员爱上了摄像,只要身边人有手机、相机的话,他们都会随手拍下自己喜欢的事物。 6月份,得知将参加科学影像节后,一场偶然的大雨,给吴丹玲、邱婷婷、许杰增这组同学带来了灵感,独创新意的题目“释说‘新雨’”油然而生。 “雨珠打在地上,亦打在我们的心里。望着飞溅的雨花,我们不禁陷入沉思:日益污染的环境,是否让这素有‘圣水’之美称的雨水也遭受污染?”他们抓住心中的疑惑不放,思考着该如何探索属于自己独特又有价值的选题。 到多个地方实地考察 为此,他们组建实验小组对雨水进行探究:先是分头采访了各个年龄层的人们对雨水的看法;接着发动身边不同地区的同学分别收集了各自所在地区的雨水;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了水质检测局,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收集的雨水进行酸碱度和浑浊度检测。根据雨水的形成知识,他们得出结论:雨水的污染与所在地的污染水体、空气质量有关。 那么,实际是否与他们的理论分析相符呢?于是,他们顶着酷暑,冒着风雨,走访泉港,奔赴净峰,进行实地考察,动脑分析,用DV记录。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他们坚持了团队合作和科学探究精神,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终于成功完成拍摄。 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的同学,展示的不仅仅是摄像技巧、拍摄花絮、情节故事,还要制定科学DV活动脚本大纲;学习划分镜头、拟定需要的采访提纲、记录日记和撰写解说词;进行影片编辑制作等。 黄进忠老师说,青少年科学DV活动是科学探究活动,更是科学教育活动,目的是引导青少年提高科学素养,特别是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