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1875 于 2012-2-14 20:22 编辑
地图上的樟脚,是个不起眼的小点,位于惠安、泉港、仙游交界处,是泉港区西北角一个偏僻的山村。 现实中的樟脚,集合了百座古民居、陈平山烈士陵园、金钟潭火山岩遗迹等历史人文景点,悄然吸引着一拨又一拨前来探访的人们。 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樟脚村,一度因为贫穷被确定为市级重点帮扶村。生活在烈士奋斗过的地方,樟脚人不甘现状,正以崭新的面貌融入新农村建设大潮。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樟脚,探寻这座藏身于泉港区涂岭深山中的古老村庄,追寻那段逝去的岁月。 老樟树下: 追寻烈士的闪光足迹 在群山环抱中,一个人伫立在樟脚村岭头角落。 一方看似普通的坟墓,伴着一棵说不上有多古老的老樟树,还有一座纪念碑……村里的老人说,如果樟脚村有“村史”,70多年前的陈平山烈士事迹注定是最华美的一章。在老樟树下,纪念碑旁,村里老人讲起烈士当年壮烈的革命事迹,一下把时光拉回上世纪初。 陈平山,乳名目阿,生于1904年,是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早年就读于时化学校;1925年底,从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毕业,参加了广州起义。1928年,党组织派陈平山回福建漳、厦一带工作,同年夏天,在晋江、南安、惠安组织领导地下革命斗争,任中共泉州特委军委书记、福建省红军惠安总指挥部总指挥等职务。 1931年1月7日,陈平山接莆田特委的通知,为欢迎莆田特委和红军教导队进驻三坪地区,由仙游园庄赶回涂岭。途经寨后村苦鸟笼湾时,被当地土匪收买的爪牙黄耐荣、陈密、蔡进水、蔡申生刺杀,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6岁。 得知陈平山牺牲的消息后,党组织和当地群众感到无比痛惜。就在陈平山牺牲的第二天,涂岭区委负责人吴国珍、农民自卫军陈俊臣等带领武装队伍,一举处决了凶手陈密、蔡进水 、蔡申生(黄耐荣逃亡),为陈平山报了仇。 陈平山坟墓面朝的方向,就是他生前居住生活的老宅子——当地人称为“犁壁岭”的地方。在老树下,烈士陈平山默默注视着家乡一点一滴的变化。 在村里老人的带领下,记者从陈平山纪念碑缓步下来,走过田里的沟坎,翻过层层小山包,20多分钟后,几处青灰石组成的残垣断壁和老宅子出现在眼前。陈平山故居就在最东侧,这幢2层石头古屋里还住着一户同族的宗亲。老宅斑驳的墙体和垒叠的石头中间,夹着快脱落的灰旧砂浆。二楼是陈平山的卧室。一楼通向二楼的石阶,被尘土覆盖,不再光滑如昔。 也是顺着这短短几级台阶,当年的陈平山踏着它,走向革命征途。 古民居中: 咀嚼油画里的味道 从324国道涂岭段朝阳公路往里走五六公里,从蜿蜒盘旋的山路来到樟脚村,道路两侧的崭新楼房提醒我们,这里似乎跟别的村庄没有什么两样。再走下去,半山坡上,层层叠叠、首尾相连的一幢幢古民宅,像铺开的油画一样,映入眼帘。 走进这一片青、红、橙、黑五颜六色的房屋里,仿佛走进石头垒成的迷宫里。 我们放慢脚步,慢慢地游移着目光,生怕一不下心步入迷途,也怕惊动屋脊上那只在阳光下起舞的花蝶,也不忍扰动在墙根下晒着阳光静静养神的老人,以及斑驳的木门边上倚着看我们的小狗,还有,草丛里趴窝的母鸡。 这群错落有致偎在大山怀抱中的樟脚古民居,共有一层、两层的古居不下百座。村里老人说,清朝康熙年间,他们的先祖就从外地迁徙至此;嘉庆年间,民居陆续兴建。至今,古宅以石头般坚硬的信念站立了200多年。 古民居所砌山石色彩鲜艳,古香古色。被岁月冲刷得平滑光洁的曲径石阶,斑驳的门槛,或灰白或乌黑的梁木瓦片,锈迹斑斑的铁锁,爬满墙壁和屋顶的藤草……徜徉其间,我们仿佛走进200多年前的古樟脚村。同行的人说,历史就在眼前,在我们脚下。 村里一位曾姓老阿婆倚在门前晒太阳,和同伴聊天。她说,旧时候为建房子,先人们从各处山头寻觅石头,挖开后,在半山坡挖一处大坑洞,用柴火生生烧个几天几夜,直把石头煅软到可以切割,而后一步一步,肩挑背扛,砌起家园。 据同行的陈姓老人介绍,古宅房间往往选择在离地2米左右高的地方,门口的石梯自然由石墙里伸出的条石构成,或由片石从地上垒砌到门口,楼上住人,楼下作储藏间。比起土木建成的房子,古宅冬暖夏凉,清幽素雅。 从这里走出去的一辈辈人,留下一栋栋空房子。无人居住的房子与大山一道守望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还居住在这些老房子里,他们舍不得这些比他们还老的房子。他们的子女都搬到钢筋水泥的新房子,或住到城里去了。 现在,常常有城里的人扛着相机,背着画板来到这里拍照、写生。于是,平静的古宅群中不时响起陌生人的脚步声,犬吠声常常从寂静的石巷里传出。 樟脚人享受着这份喧闹的幽雅。 向着朝阳: 老村谱写新篇章 古老的石屋,逝去的英烈事迹,樟脚村用朝着新生的新村形象谱写新篇章。樟脚人说,踏着烈士奋斗过的足迹,他们有信心将樟脚打造成更美好的家园。 樟脚村有2500多人,蒙古族人口约占16%。村民外出务工居多,经济来源单一,去年该村被确定为市级重点帮扶村。 但是,吃苦耐劳的樟脚人几年间还是建起了300多幢新楼房,翻新住宅90多座。户户基本上都有了电话、电视机、液化气、摩托车等现代化“装备”。“向山外的村庄看齐,还要过得更丰富多彩。”大半辈子生活在樟脚村的70岁老人陈秀同觉得大有盼头。 据樟脚村负责人介绍,现在村里正从单一挣取打工“外汇”向多种农业致富项目带动的格局改变。如今的樟脚村沿着经过村庄的朝阳路,向“朝阳”方向进发。 新樟脚村的蓝图正一步步落到实处: 扶持壮大黑山羊养殖规模。一些特困户每户补助3000元,发展特种养殖项目。 建设生态观光油茶 |